「人在北理」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建立了大半年的时间,一开始只专注在提供自动回复消息上面,到了10月,我开始不定时地群发一些消息,有学校的通知,有个人的推荐,还有一些只言片语。除了暑假在贴吧面向新生做了推广,就没有怎么做宣传了,这几个月新关注的人数不多,但是都是一点一点靠订阅者向朋友推荐进来的。
有人问「人在北理」是哪个组织在维护,我说,这个号不属于任何社团,它只属于我。还有人问我毕业之后谁来管理「人在北理」,我说:没有人。是的,虽然它只是一个分享资讯的平台,但也是一个让我表达的平台,它代表了我的所认同的价值观。由于它会自动回复用户的消息,但我又不想给他们这是一个机器人的感觉,所以我偶尔人工回复一下,并且,每次群发消息,都会在最后加上一句「随时回复消息,可以与我提问、交流」,所以,有跟一些人交流了很多,也因此遇到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。我一直希望「人在北理」能够表现「人文」和「科技」结合的情怀,能够传达互联网「自由」和「分享」的精神。
做「人在北理」,让我真正开始琢磨怎么做一件产品。用户的需求是什么?如何让你的产品不可替代?怎么做好用户体验?例如,「人在北理」的自动回复消息都是文字消息,因为我想让信息直接呈现给用户,而不是发过去一篇图文消息。首先考虑的是直观、效率问题,其次才是美观。所以当我发现有的公众号也能查询校车、摆渡车时刻,但却是返回图文消息甚至图片的时候,觉得不能理解。总之,Simple is better than complex.
用户需求是个一直纠结的问题,也导致「人在北理」的功能在开发完成之后就基本没有增加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从10月开始,不定期地群发消息。我对「人在北理」的定位就是及时分享各种信息,但是这跟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是不相符的,所以才又写了网页版。其中的图书交易是利用暑假写好的,但是至今一直没有人用,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平台的定位是否准确,还有什么功能可以增加。
微信的公众平台是一个不同于其他SNS的平台,因为它把每个订阅者隔离开了,所以我跟每一位订阅者的对话都是非常独立的,这也让我能够跟一些订阅者开心地聊起来。还有半年时间,我会继续维护好这个平台。我没有想过毕业后要交给谁来继续管理,因为我倾注很多精力,在一定程度上,它代表了我。随着我毕业,就让它就关闭吧。